为深化医教协同,促进教学改革,创新教学模式,4月16日,健康与康复系组织开展“案例式教学的理论与应用”主题集体备课活动。各学科教学团队参加。
学科碰撞:案例式教学的多元应用
集体备课会上,来自中医学与健康管理教研室的教学骨干结合中医药类课程特点,分享案例式教学的创新应用与成效。《中医诊断学》授课教师以典型病案为切入点,通过模拟问诊、舌分析、脉诊训练等环节,强化学生四诊合参的临床技能;《针灸治疗学》授课教师基于真实临床案例,结合经络辨证与取穴操作,培养学生动态诊疗思维和腧穴的应用与识记能力;《中医内科学》授课团队通过名中医药专家经典案例检索与改编,建设“基础-综合-疑难”三级案例群,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临床诊疗思维;《方剂学》团队采用“逍遥散、二陈汤、六味地黄丸”等经典名方医案的混合式教学,解析药物配伍规律与临证化裁技巧,贯通“理法方药”思维训练;《中医妇科学》授课教师结合“中医助理医师考试”改革要求,探索在课堂教学、课后练习、结课考核中增加典型案例比例,凸显临床学科特色。

传承发展: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新探
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等中医经典课程授课教师,提出“以案释经、以经验案”的融合模式,如精选“医圣”张仲景原案与现代临床案例的对比分析,引导学生领悟经典理论的临床价值;设计角色扮演、病案推演等互动环节,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古籍精髓的兴趣,实现“读经典、悟医道、做临床”的思维贯通。
辩证求新:教学改革注重质量评价
会上,针灸推拿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认为,在案例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,要反复研讨、打磨临床医案的质量;优化教学设计,加强混合式教学、PBL教学、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评价。

凝聚共识:推动教学模式转型升级
与会教师一致认为,案例式教学是连接理论与临床的桥梁,在医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。中医药是传统医学学科,案例设计要注重典型性、系统性,还要体现时代性与现代教学理念。本次跨学科集体备课,为优化案例设计、完善评价体系、学科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
健康与康复系始终坚持“三教改革”,以“提升学生思维能力”为导向,通过一系列专题研讨、集体备课,为医学专业、课程发展创新注入活力。下一步,将推动案例资源(库)共建共享,全面提升学生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,助力医学人才培养。